四川瓦屋山首次發現猛禽之王
現在正是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打算拍些杜鵑花美景用作宣傳,他們來到眉山片區瓦屋山蘭溪瀑布附近尋找最美的杜鵑花,卻意外地在樹上拍到了一只大型的猛禽。
只見它威風凜凜地佇立在樹干上,全身的羽毛差不多都是栗褐色的,頭部卻有金色的冠羽,體長應該有一米左右。很顯然,這是一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這是瓦屋山首次拍攝到金雕,倒不是因為金雕很少來這里,而是因為技術的上升。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管理分局近年來借助了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平臺,發動和培養一大批監測員,形成全覆蓋網絡,這就讓發現野生動物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金雕作為鷹科、雕屬的大型猛禽,身上自然是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優點,要不然怎么會被叫作是“猛禽之王”呢?那么具體是哪些優點讓它贏得了尊重?
金雕
金鷹的名聲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都很響亮,為它贏得了尊重甚至是崇敬。在中世紀的歐洲,它們是皇家鷹,是只有國王能使用的“狩獵輔助鷹”;在希臘神話中,它們是宙斯的手足,是他的信息或預兆的承載者;蒙古人甚至曾盛行馴養金雕以捕狼,是狼哦!
隨便舉例幾個,就足以看出金雕的強大是公認的。
它們是體長在78-105厘米左右,體重則在2.8-7.5千克左右,聽起來不大?但其完全翼展可以達到235厘米!這樣的體型從空中俯沖下來的壓迫感真的是十足,有種打boss戰的感覺。
它們之所以叫金雕是因為其頭部和頸部的金色羽毛,雄性和雌性的配色是差不多的,不過體型上雌性會大些??茖W家們認為,金雕雖然兇猛無比卻十分專一,交配后的一對金雕會一起生活很多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它們會一起在領地巡邏和狩獵,并使用同一個巢穴很多年。
不過在繁殖之前,金雕會在北美、歐洲以及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四處奔波去尋找合適的棲息地。它們會選擇在沙漠、山脈、高原和草原的開闊區域飛行,這樣的環境下獵物根本無處可藏,在這些區域建立領地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出色的狩獵技巧
金雕是大型猛禽,但體型還是有上限的,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它們最多也就抓抓兔子這樣的獵物,但1975-1979年期間,博物學家Tjernberg認為金雕不會這么“沒出息”,他花了4年去調查瑞士領土內的金雕巢穴。
在158個巢穴中,他一共發現了2803種金雕的獵物,其中66%都是各種鳥類,34%是各種獸類,這些獸類可不只是兔子,草原鼠這樣的小家伙,里面甚至有鹿!但他的發現沒有獲得廣泛的承認,大部分人覺得應該是有什么巧合,比如這只鹿本來就被其他生物吃得差不多了,金雕將其帶到巢穴,因為金雕偶爾也食腐。
不過2014年,生物學家琳達·克利證實了Tjernberg的發現是真實的,因為她在美國懷俄明州觀察到金雕捕殺鹿的畫面。多年來她一直在研究金雕,她知道金雕有7種不同的獸類技巧來應對不同的獵物。比如面對鳥類的時候,金雕會向上沖刺,然后猛地下降,用尖銳的鉤爪刺穿鳥類;面對兔子這類行動迅速的動物,金雕會將其逼到開闊地帶,然后預判兔子的行動,直接俯沖一擊致命;而面對鹿這樣的大型獵物的時候,金雕會飛得很低,持續跟蹤獵物,然后找機會用爪子不斷攻擊,最終耗死獵物。
這樣靈活多變的狩獵策略,使得金雕成為了猛禽中狩獵成功率最高的存在,光是這點它被稱為“猛禽之王”就實至名歸了。
猛禽之王的現狀
和大部分野生動物一樣,金雕也不斷在遭受人類的迫害。以前的人們認為金雕是神圣危險的,不怎么會去傷害它們,但現代人覺得它們是利益,不管是做寵物,做標本還是各種動物制品都是商機啊!于是不斷的偷獵它們,具體數量根本無法估計。而且很多農場主認為金雕會殘害它們的牲畜,于是看到金雕就無端射殺,光在1941年至1961年間,約有20000只金鷹死于農場主的獵殺。
另外,土地的開墾導致了金雕的獵物們沒有棲息地,數量大量減少,食物少了,金雕自然也不好受;金雕偶爾是會食腐的,人類用毒殺的方式處理所謂的草原鼠患,兔患等情況的時候,就可能間接殺死金雕。
它們在一段時間內確實很慘,但好在它們足夠漂亮,很快就受到了關注,保護手段不斷迭代更新,使得它們目前的全球數量在20000只左右,并且在穩定上升。
看來這個勇猛的獵手是能夠繼續統治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