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生活在看不見的槍林彈雨中,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永不放棄的信念,更需要強有力的拿得起用得上的高效消毒殺菌武器!防疫專家如此、醫護人員如此、社會管理者如此、全社區活動的人群更是如此,人們把目光投向從事消毒抗疫研發生產的人們,這是一種重如泰山的責任。
我們記得,不久前工作人員身背消毒罐,手執雙管脈沖噴霧機對武漢火車站內地面、電梯、座椅等各種公共設施全面消殺,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4月8日經歷了三個多月高強度封閉消殺的武漢地區幾個火車站重新開啟;而6月12日首都北京局部又再度進入輸入疫情封閉消殺。
疫情不斷在提醒我們要消毒、消毒!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產品始終保護著公眾健康。而這些消毒劑令我們冒著毒性腐蝕性和燃爆性風險還要“愛不釋手”,發展中的消毒劑就還是老三樣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消毒劑的發展。
消毒劑是指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它是切斷病原傳播的首要環節,能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大部分是“化學消毒劑”。
19世紀下半葉,巴斯德發現細菌,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起源,流行病學加速現代消毒觀念和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的興起和臨床醫學發展,極大的推動力消毒衛生技術和臨床應用。消毒劑產品不斷更新換代。
通常認為第一代消毒產品以次氯酸鈉為主,常見為84消毒液。是北京地壇醫院1984年研發用于防范甲肝流行的產物,以此年份命名。84消毒液具有將強氧化性,消毒殺菌率高,但同時刺激性和腐蝕性也強。第二代消毒產品為對氯間二甲苯酚,成本高有輕微毒性和輕微腐蝕性,如滴露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等。第三代消毒產品有效成分是單雙鏈復合季銨鹽。
將化學消毒劑復合使用可以提高消毒性能。戊二醛加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碘和氯己定即洗必泰絡合等,其殺菌作用大大提高;84加上一些表面活性劑,單鏈季銨鹽復配雙長鏈季銨鹽等都提高了消毒作用。
新型消毒劑也已出現。二氧化氯被譽為第四代化學滅菌劑,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糧食組織列為A1級安全高效消毒劑。歐美發達國家已廣泛應用二氧化氯替代氯氣進行飲用水的消毒。
今年,一項嶄新的消毒技術——長效消毒技術在我國誕生,目前在穩步發展和應用中。3月初疫情爆發時,丹東市迅速啟動“軍生應急防護產業園”建設,投產了這項長效消毒劑。該技術引進我國發明專利技術、軍事醫學科學院毛建平教授課題組的可固化季銨鹽消毒劑,將長鏈季銨鹽6納米長度的分子修飾后結合在物體表面長時間殺菌抑病毒,是一類嶄新的消毒技術。該技術優化了季銨鹽殺毒功效,瞬間殺死各種細菌、真菌,滅活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腺病毒等,可以持續消毒抑菌達45天,在物體表面形成保護層不怕水洗、高溫和暴曬,避免了普通消毒劑反復噴灑造成的環境污染和人身傷害。
季銨鹽殺滅新冠病毒“既安全又可靠”,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研究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就曾這樣評價過季銨鹽類消毒劑。該類消毒劑以實際無毒、無色、無味、低刺激性、非燃爆等特性,已經被歐美、新加坡等國家普遍應用于醫院、機場、地鐵、車站、商場等環境消毒,也用于家用和個人消毒。因此,長效季銨鹽消毒劑必定能為我們創建潔凈而健康的環境發揮其作用。
消毒劑的發展史,是人類生存進步史,也是公共衛生水平和衛生健康意識的進步史。向新冠病毒宣戰所召喚的不只是把消毒防疫意識融入生活,而是引起人們對公衛技術保障的關注、和對科技技術的支持,讓消毒更長效,才能讓疫情防控更有效。